多极化发展态势加剧
近年来,随着民众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以及生产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工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表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全球食品贸易规模在全球总商品贸易中的地位也稳步提升。从生产格局看,美欧等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仍占世界主导地位,集聚大量的跨国集团和全球知名品牌,建立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安全监管模式,但随着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的快速崛起,全球食品工业生产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呈现出典型的多极化发展态势,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全球食品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食品工业生产上规模
多极化发展态势加剧
2010—2013年,全球食品出口贸易额从10150亿美元增加至13260.3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9.3%,远高于同期全球总商品出口贸易额年均7.2%的增速,食品贸易在总商品贸易中所占比例也由6.8%提高至7.2%。
分地区看,区域特色食品在全球食品贸易中所占份额不断扩大。如,巴西成为全球最大的蔗糖生产和出口国,法国的葡萄酒年产量占全球产量的1/6,而新西兰则控制了全球40%的乳制品贸易。
从主要国家食品产业的生产能力来看,发展中国家增速明显处于优势地位。2010—2013年间,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国食品生产能力保持在2.6%以上的年均增长率,增速明显高于美国、荷兰、德国、法国等传统食品工业大国,其中法国、日本和荷兰生产能力出现明显下降。未来,随着食品刚性需求的进一步释放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新兴市场食品工业生产增速将达到4.5%,高于发达市场2.6%和全球3.5%的平均水平。
食品跨国集团占主导
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近年来,食品跨国集团空前活跃,纷纷在全球范围内通过资本整合,以专利、标准、技术和装备的垄断以及人才的争夺,将技术领先优势迅速转化为市场垄断优势,不断提升核心竞争能力,采用兼并、控股、参股等多种手段大举进入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市场,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目前,食品跨国公司多数集中在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代表性企业包括雀巢、ADM公司、百事公司、联合利华、达能等。2014年,世界排名前十家食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合计6274.9亿美元。跨国食品航母是食品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国际间食品产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这些大型跨国公司的竞争,国家的主体地位日益被跨国公司所取代。
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质量安全备受关注
食品需求是刚性需求,长期以来一直保持增长态势。虽然遭遇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但食品消费需求依然保持着3.5%的年均增长率。从未来看,受益于人口增加、新兴国家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全球食品消费需求仍然会稳定增加,但不同类型国家的消费需求增长结构不同。对于印度、非洲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人口的增加及居民收入的提高会直接拉动对粮食、肉类等产品的需求,而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则富含营养、附加值高的有机食品、保健食品、休闲食品的需求会持续增长,主食方便化、餐饮工业化、食品消费营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而在食品需求稳步增长的同时,全球范围内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也将食品工业推向风口浪尖,食品质量安全已经受到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普遍重视,对食品安全的投入不断增加,发达国家基本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科学的管理模式,发展中国家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也正在加强。
来源:中国食品报